如何做好一场科普讲解
很多科技工作者在做科普讲解时遇到的最大难点就是会把科普讲解做成了学术报告:只讲知识点、定义、概念和原理,最终讲成了百科词条。
那么如何做好一场科普讲解呢,以下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科普讲解的内容
科普讲解需要对展品和展示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发展过程、历史背景和与行业相关的故事,在故事和经历的讲解过程中就能体现出讲解者想表达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及科学精神。同时,科技领域飞速发展,知识也不断更新和演进,科普讲解者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保持对最新科学进展的了解,讲清讲解对象体现的科技前沿知识及发展意义。那么,在筹备一场科普讲解或演讲之前,如何选择主题呢?首先可以结合自己经历和故事来确定;其次,主题一定要离公众的心理距离近,而非追求冷门偏门,最好选择具有时效性的热点话题或阐述未来趋势的关心话题;最后,主题需要有独特性,要从熟悉的事物中找到新的解读角度。
科普讲解的思路
选择好讲解主题后,就要思考如何讲解。在结构呈现方面,讲解要条理清晰、逻辑清晰、故事线清晰。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了一个实用技巧模板。这个模板建议讲解者按照并列——转折——因果的逻辑来组织讲解段落。此外,在遇到临时需要讲解或演讲的情况时,可以考虑使用第一人称视角,也就是介绍“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我们”共同的愿景。在讲解和演讲中,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能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印象。在开头时,要设计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一个别出心裁的表达;或者以一个小故事引入。如以“别人眼中的我”和“真实的我”进行对比,用反差感来介绍。在结尾时,忌讳语言过于冗长、强行拔高。一个好的结尾应该是“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在讲解结尾时,要简洁有力,利落结尾;呼应开头,再次点题,提升境界;发出呼吁,号召行动。
科普讲解的表达
在科普讲解中,表达方式影响着交流的效果,学会恰当的表达也十分重要。语言方面,要使用流畅的口语、描述性的语言,而非说明文;除非刻意,不要用生僻词和专业词,如果出现这些词汇需要马上进行解释;语言简练,不要出现“嗯、啊、这个、这样、那么、然后”等小词;慎用形容词,多使用动词、名词,能更准确有力地塑造出画面感。另外,也要注重舞台表现力:服装选择要适合场合及主题;仪态表现要微笑、自信、具有亲和力,要和观众有视觉接触,关照观众的反应;肢体语言动作应少而自然,但也可以根据讲解内容对手势、走动设计特定动作,形成记忆点;声音要语速适度、发音清晰、音量适当,注重语调变化,切忌朗诵腔。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